胡 紅
  媒體融合步伐加快,數字電視技術飛速發展,使得城市台的文藝節目受到極其嚴峻的挑戰。usb央視的、省級衛視的文藝節目,都在城市台落地播出。視聽新媒體的文藝節目更是五花八門,點播、錄播、集中歸類傳播等應有盡有。城市台的文藝節目處境艱難,要想突出重圍,不僅要靠政策、靠創新,也要看實力、看拼勁,更要看謀劃佈局和“借船”、“造船”出海的能力。
  一、問題所在
  1.名氣叫不響,受眾分流快。城市台的文藝節目大多創辦時間不長,由於人力、物力、財力的局限,節目策劃、內容、形式、包裝大多缺乏原創性,主持人也沒有多少實力和名氣。過去沒有數字電視,不轉播央視各套和省級衛視節目,也沒有視聽新媒體形形式式的挑戰,所以在一個地方還能生存發展。現在情況不同了。據央視索福瑞調查公司在鹽城市的樣本戶調查,本地電視媒體的收視率和市場占有份額與前三年相比,分別下降了50%和40%。電視文藝節目就更慘了,央視三套播出的眾多文藝節目,搶占了本地大多數觀眾的眼球,江蘇衛視《非誠勿擾》也是城市台文化節目的無敵殺手。鹽城台2011年常態播出的電視文藝節目《快樂非常道》、《快樂多看點》、《快樂大PK》和《將愛進行到底》,平均收視率只有0.8%左右,2012年初不得不忍痛全部砍掉。據業內同行交流,裝潢全國所有的城市電視臺廣告創收全面“走綠”,只是下滑的程度不同,但誰也沒有逃脫處境維艱的困境。
  2.內容顯老套,創新步伐慢。地方台的電視文藝節目缺乏競爭力的重要原因是節目研發機制不健全,從業人員的媒介素養和文藝素養跟不上時代要求。以往的文藝節目,要麼克隆模仿,與央視和省級電視usb臺文藝節目大同小異;要麼土得掉渣,還停留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水平;要麼過於前衛,光考慮到年輕人的欣賞習慣,忽視了中老年觀眾和廣大市民、農民的欣賞需求;或是自以為“天高皇帝遠”,地方台文藝節目不上星、不上網,國家廣電總局和省級廣電主管部門看不到、查不著,於是便“闖紅線”、“打擦邊球”,搞一些過度娛樂化甚至“三俗”的東西,使觀眾心生厭煩。地方台雖然也年年大講“創意、創新、創造”,但說來容易做來難,人才、機制、設備、資金投入和地方文化資源利用等制約因素很多,對電視文藝節目的重視程度,也遠不如電視新聞節目、電視社教節目和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好人好馬、好槍好炮”大多分不到電視文藝中心,導致文藝節目創新步伐緩慢,競爭力微弱,就是想購買節目重新整合包裝,也不能如願以償。內容陳舊老套,缺乏新意,註定不會有競爭力。
  3.形式難突破,缺乏吸引力。電視文藝節目的表現形式至關重要,一個好的節目形態,往往能長盛不衰,像央視的《網站優化星光大道》、《非常6+1》、《回聲嘹亮》等。城市台文藝節目大多形式單一,嘉賓難選,互動乏力,能走進鏡頭的人沒有什麼“星光”,大多是當地一些文化名人和文藝骨幹,對觀眾的吸引力不大。所辦節目形式跳不出央視和省級電視臺文藝節目的窠臼,觀眾看到似曾相識的節目沒有名人、明星襯托,勢必興味索然。
  4.廣告在下滑,改版無實力。城市台文藝節目收視率低迷,精明理智的廣告商紛紛撤走廣告,不願投資。沒有經濟實力,再好的改版策劃也無法實施。幾個排名靠前的省級台占了電視廣告的絕大部分,城市台廣告收入網站優化環比都在下降,而網絡視頻市場廣告收入則環比在增漲,這說明廣告市場的“蛋糕”正在被各種形態的新媒體分割。城市臺電視文藝節目幾乎到了難以維持生計的地步。
  5.人才留不住,想引引不來。文藝節目的策劃和主持人水平高低決定著節目質量的優劣,這幾年,這類人才跳槽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有的在城市台內部往新聞頻道、法制頻道流動;有的到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城市台或省級台參加應聘,有的跳槽到網絡新媒體。你相中的他不願來,他想來的你又不看中,這種狀況使我台文藝中心長期處於人才匱乏的狀態。
  二、破解之道
  1.著眼現實先“加艙”。如果把央視文藝中心比喻成一條大船,那這條船就是鋼駁鐵船,是電視文藝節目的“旗艦”,這樣的“鋼駁鐵船”城市台是沒有實力打造的,但城市台也有“小船易掉頭”的優勢,“擦邊球”不能打,“紅燈”不能闖,模仿克隆沒出路,但可以彰顯地方獨特的文化。城市台占有豐厚的本土文化資源,可以把“小船”的“船艙”做大,裝進本土特色文化,然後加工成特色文化產品推向市場,鞏固核心競爭力。鹽城是新四軍重建軍部所在地,又是濕地之都、麋鹿和丹頂鶴的故鄉、海鹽主產區和淮劇、雜技的發源地,還有多個被國家文化部和中國文聯各協會命名的特色文化縣、市、鎮,有紅色鐵軍文化、綠色濕地文化、白色海鹽文化和藍色海洋文化四種特色鮮明的獨特文化,恰當運用豐富的本土文化資源是做不完的學問。鹽城台文藝中心創辦了《文藝新幹線》和《鹽瀆藝韻》兩個文藝欄目,弘揚先進的本土文化,受到觀眾的廣泛歡迎,收視率和市場占有份額翻了一倍。
  2.“借船出海”是條路。地方城市台人才不夠,可以向社會“借腦袋”;傳播空間、時間有限,可以向網絡借平臺;影響力和美譽度不高,可以向央視、省級台和演藝界借名人、借影響。鹽城台向本市歌舞團、縣區文化部門借聘了3位退休的老專家,他們剛退休,身體健朗,在節目策劃導演、組織佈局方面獨有專長,依靠他們,我們把央視尋寶節目組、過把癮節目組,周濤、朱軍等著名主持人請進鹽城,聯手做文藝節目。2011年的“淮劇大曲”活動,請來上海、泰州、淮安、寶應、金湖、建湖、射陽、阜寧、濱海、興化等10多個市、縣淮劇團名角、名伶和淮劇傳承人,演唱他們最拿手的名曲名段,並與群眾互動交流,相互切磋。後來做成了兩檔節目《淮劇大典》和《我演牙痕記》,都獲得了江蘇省電視文藝政府獎一等獎。
  3.大投入划不來。前些年,我們也曾花巨資向央視購買歷年春節聯歡晚會和有名氣的綜藝文藝節目,回來包裝歸類,編排播出;也曾積聚全台文藝人才,編創《快樂老人才藝大比拼》、《少兒才藝大PK》等節目,投入很大,收視率和市場占有份額卻一直上不去。從央視購買回包裝的節目,觀眾已看了若干遍,“炒冷飯”不受歡迎;自創的老人、少兒才藝比拼節目,因本身水平不高,也不能吸引觀眾眼球。
  4.立足本土造“木船”。在船文化中,木船最為悠久,也最具有特色。城市台文藝節目在媒體融合背景下要想剋服規模難以提升、抵抗風險能力較差、競爭實力不強的缺點,就得依托本土文化資源“造木船”,並巧妙佈局。在佈局中,對文藝節目的資源如何採購、如何加工生產、如何推向市場等,都要精謀細劃,節目開發後,再在改版微調中逐步完善提高,實現多次生成,多次售賣。在宣傳造勢上,從蓄勢、造勢到發勢多次演進,充分運用傳統的廣播電視、報紙雜誌媒體和網絡視頻、手機視頻、戶外傳媒、氣模廣告、高速視頻等新媒體,進行全媒體價值鏈運營,用資源置換的方式,實現多平臺發佈。
  (胡紅:鹽城廣播電視臺文藝中心主任)
  (原標題:城市台文藝節目低迷的破解之道)
(編輯:SN08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d71udzuk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